河南省農科院選育的紅花新品種——豫紅花1號通過省內審定。這是河南省通過審定的第一個紅花品種。對此,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花類崗位科學家、省農科院研究員梁慧珍說:“紅花生產的突出問題是品種混雜退化、開花不集中。如今,豫紅花1號品種選育取得零的突破,解決了這些問題,將推動紅花在河南省及適應區域擴大種植面積,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紅花是世界重要的優質藥用和油料作物,國際國內市場供不應求。紅花油是國際糧農組織推薦的三大保健油之一,有“亞油酸之王”的美譽,是世界公認的具有保健、美容功效的功能性食用油,可降低血脂及膽固醇,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疾病。紅花花瓣可提取天然黃色素、紅色素和8種黃酮,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及治療產后瘀血、跌打損傷等藥效。國內外市場對天然紅花黃、紅色素的需求量每年以10%的比例遞增。 河南省種植紅花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目前種植面積有20多萬畝,主要分布于新鄉、安陽、商丘、南陽等地區。其中,新鄉所產的“衛紅花”以花絲長、藥效好在國內外享有盛名。但是,因為紅花品種更新換代慢、收獲機械化程度低、加工產品類型少和產品精深加工程度不夠深入等方面的原因,紅花種植受到很多限制,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 從2012年開始,省農科院芝麻研究中心從國內外1000多份紅花種質資源中,選出286份優異材料,在原陽試驗基地進一步試驗鑒定,通過系統選育培育出豫紅花1號。2013—2014年度和2014—2015年度,在全省重疊進行品系比較試驗、區域試驗和大田生產試驗,通過對多年多點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結果的統計分析、綜合考評,結合多年的選育試驗結果,選育出花油兩用新品種豫紅花1號,同時進行生產示范和保純制種。 豫紅花1號參加2016—2017年度全省3個地點各50畝大田高產示范種植試驗,花絲平均產量為每畝21.62公斤,籽實平均產量為每畝226.34公斤,每畝地純收入達3000元以上。今年5月,這個品種通過河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中藥材專業委員會的田間現場鑒定?,F場鑒定認為,豫紅花1號具有優質、開花集中、高產穩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廣、栽培管理簡單等特點,種植經濟效益顯著,推廣應用前景廣闊。梁慧珍說:“河南省中藥材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明顯,大宗藥材種類多且產量大。但在花類藥材生產中,機械化采收是生產中面臨的最普遍、也是最迫切的問題。這個品種通過配套栽培技術容易機械化采收,非常適宜規?;N植。” |